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人感应-《倾危大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是这种集皇帝于一身的权力实在也有其劣端,便是对君主的要求极高,君主贤明,则国家富强;君主昏庸,则国家羸弱。“

    听到皇帝直接说出这种方式的缺点所在,百官不禁点了点头,皇帝能如此说,无论如何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,君主只会想着如何加强自己的权力,如何让皇权更为稳固,如何削弱臣子的权力,谁会想着放权下去。

    “朕自即位起,无不夙兴夜寐,思考如何让大秦这艘千疮百孔的舟船可以稳健的再行驶下去,朕深知君主权力过大,将来朕之子孙一旦昏庸,大秦必然会再次处于危险之中,所以朕设置两位丞相代朕处理国事,又设多种监察、检查官职,确保百官可以做到能者在位,贤者在职,这使得可以及早预见大秦在运转中的休咎与吉凶。”

    听到皇帝说到后世的子孙,子婴当即不再是低头看向地面的神态,而是看着上面的皇帝父亲。

    扶苏说设置两个丞相是为了分担一部分皇权,但是绝对不会说设置两位是为了相互制衡,防止一人权势滔天。

    “无论是阴阳、墨、名、法、儒、道德、农、纵横、杂等多家,皆想通过寻求由圣人做王以便挽救天下失序混乱之势,众人觉得天下作为至重、至高、至众之神器,唯有圣人王才足以为天下极,但是各家皆有各家的圣人,各家皆推崇让其效忠的君主成为各家的圣王,这可能么?”

    扶苏看着叔孙通,又看着士康,两人不再言语。

    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,天下是天下的天下,朕上呈天意,代天下而治天下,所以,朕想左手为阴,右手握阳,两相交合,才能使得天下合济,才使得甘露时雨,不只私养一物,不只偏顾一家,而朕作为万民之主,不只偏爱一人,不只偏顾一隅!”

    扶苏这句话有些偏向于君权神授的意思,叔孙通听完之后,觉得皇帝的言语之中,有偏向于儒家的意思,赶紧又站出来说道:

    “陛下所言陛下上呈天意,代为治理天下,臣以为甚是,《尚书·洪范》中便有天人之感应一说,天和人同类相通,相互感应,天能干预人事,人亦能感应上天,天子违背了天意,不仁不义,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;如果政通人和,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。”

    扶苏一听叔孙通说的,顿时一阵欣喜,这老小子虽然没少给自己添乱,但是还是真的上道,自己正是想通过天人感应来巩固皇权,来促进大一统事业的进展。

    扶苏如此殷勤劳累,不仅仅是因为穿越之后成为皇帝,而是因为自己的到来,改变了历史的趋势发展,这让扶苏时常从睡梦中惊醒,若是不能完成大一统事业的完成,而导致天下不能形成华夏必为一统的思想,不得有一隅之地分离出去,那么自己将成为历史上,成为华夏民族最大的罪人!
    第(2/3)页